中国投入巨资研发脑芯片,让瘫痪者拥有更多自主权
中国正在试验的脑机接口比 Neuralink 和其他领先的美国设备具有一些优势

中国正在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体脑机接口(BCI)试验,其中一项深部脑刺激设备让一名无四肢的男子能够玩电脑游戏。这套由上海阶梯医疗公司开发的脑机接口系统,与埃隆·马斯克旗下Neuralink公司正在测试的植入设备类似,但阶梯医疗的设备探针数量较少,体积更小且侵入性更低。
研究人员表示,与美国相比,中国在该领域的历史较短,许多试验设备是美国公司产品的简化版本。但香港大学电气工程师刘正武指出:"中国的脑机接口研究发展非常迅速。"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神经工程师克里斯蒂安·赫夫表示,中国研究人员正在算法改进、植入设备等多个方面推动该领域发展。
中国政府已将脑机系统列为创新重点领域,资助机构正大量投入资金。上海科技大学计算神经科学家李元宁表示,中国"许多年轻科学家正投身这轮脑机接口新浪潮",并与产业界保持联系。他认为中国具备验证技术的医疗基础设施和人口基数,"这里的进展将惠及全球患者和研究人员"。目前多个团队已公布早期试验初步结果,但均未经同行评审。
在表层应用方面,名为NEO的微创无线设备正在人体试验中,该设备可通过气动手套帮助瘫痪者恢复手部活动。清华大学医工交叉研究院院长洪波介绍,首位受试者植入后握力增强、速度提升,20个月后已能自主进食。目前已有20人接受该植入。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郑拓指出,这种技术因采集大范围细胞信号,分辨率不及记录单个神经元活动的深部探针,更适合控制简单动作。但洪波强调其优势在于微创性和长效性。NEO团队与清华团队合作开发了新型神经形态芯片,可使设备更小巧节能。
在语言解码方面,上海脑虎科技公司的256探针设备帮助癫痫患者控制社交媒体和轮椅。其联合创始人陶虎透露,去年12月植入语言区肿瘤患者脑部的设备,首次实现普通话实时解码(每分钟50词/延迟100毫秒),但相较常人语速150词/分钟仍有提升空间。相较之下,美国团队6月实现的系统延迟仅10毫秒,还能捕捉语调音高。
阶梯医疗创始人赵郑拓表示,其开发的深部脑探针是国内首个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该设备植入64根发丝百分之一粗细的传感器,首位男性受试者已能用其下棋和赛车。赵郑拓指出技术尚处早期,但用户已能良好操控电子设备。他展望未来将脑机接口与智能轮椅、高级机器人等结合,认为中国凭借众多相关企业可能在该领域超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