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证券交易所成IPO新热土
北京证券交易所今年吸引的上市申请数量超过了沪深两大主板市场的总和,成为小型科技股投资热潮的受益者。
该交易所于2021年9月由xi主席设立,最初几年被投资者视为无足轻重,市值仅为1180亿美元,而上海、香港和深圳市场的总市值约为17万亿美元。
但根据数据提供商Wind的数据,2025年迄今已有113家公司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申请,超过了上海和深圳的总和。北交所的BSE 50指数今年迄今上涨了37.6%,而cn基准的沪深300指数仅上涨了2.5%。
申请数量的增长得益于较宽松的上市要求,以及在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引发热潮之后,市场对小型科技股的兴趣回升。
香港大学金融学教授唐龙表示:“在最初几年之后,人们意识到北交所将长期存在,并将成为一股重要力量。人们现在更认真对待它,它不再是宣传或领导人的试验项目。”
xi当时表示,北交所旨在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其设立也契合cn日益迫切的高科技制造业发展需求,强调扶持那些被称为“小巨人”的创新企业,以保障国家供应链安全并推动经济增长。
康宁亚太区权益投资主管董敏莉表示,设立北交所的目的在于为未盈利但具创新性的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起到“二级市场的风险投资”作用,“这是设立这一板块的主要原因”。
起初发展并不顺利。香港、上海和深圳都有为小企业服务的板块,而北交所流动性较低则令企业和投资者却步。
北京研究公司BigOne Lab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吴表示:“最初对北交所期望很高,但实际上多年来并未达到预期。”
然而,今年由于市场对小型cn科技企业的关注上升,尤其是在DeepSeek崛起之后,北交所从中受益,尽管整体A股市场情绪低迷。
在cn小盘股回暖的背景下,cn沪深2000指数是追踪cn小盘股最广泛的指数,今年迄今已上涨17.6%。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cn权益策略主管吴文洁表示:“人们开始真正相信小盘股可以有更多的自下而上的亮点。在硬科技、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面向国内市场的优质小盘股。”
北交所上市企业包括电池制造商、机床公司和数据中心冷却设备制造商。
尽管今年迄今只有6家公司成功在北交所上市,远少于cn其他交易所,但普华永道cn资本市场服务合伙人吴燕生表示,该交易所“在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显示出良好的长期前景”。
今年强劲上涨后,6月份该指数的市盈率达到51倍,几乎是美国标普500指数的两倍。
有迹象表明,cn其他交易所正试图在小盘股上市方面展开更多竞争。上海证券交易所最近发布了其“科技成长板”的指导方针,作为科创板的一部分,也旨在让未盈利科技企业更容易上市。
不过,北交所有一些结构性优势,可能使其在未来更具影响力。
cn政策分析师杨宇浩表示:“在北京,你拥有研究、政策信息和金融资源构成的生态系统。”
北交所流动性这一曾是最大短板之一的情况也有所改善。光大证券国际证券策略师梁庆康表示:“对于寻求上市的企业来说,北交所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
